首页 -- > 报道“老手艺”

佛山狮头文化200年:“狮”情画意,何人来解

发布时间:2018-09-03 16:4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文/官晓霞 图/官晓霞 李哲宇

    在广东民间,醒狮常常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物,因此每逢传统节庆、店铺开张、重大喜庆活动,借助醒狮助兴往往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舞狮者来说,做工精良、造型坚固的狮头便是必不可少的。

    佛山狮头的扎做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每只狮头必经4道工序,是广东省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而作为佛山狮头的代表——黎家狮,则始于道光年间,代代相传近两百年,从未间断。现年纪已逾七旬的黎伟师傅,便是黎家狮的第五代传人。

    在1962年,16岁的黎伟师傅开始便跟随父亲学习扎狮头。也是从那时起,狮头扎做这项民间手工艺术,跟随了黎伟师傅大半生,至今已有56年的时间了,成为了他的工作,也成为了他的生活。日积月累的摸索、感悟、实践,让黎伟师傅不仅对狮头的制作工序熟能生巧,还渐渐加深了他对狮头扎作的着迷。

    与追求形似的北狮不同,醒狮更注重神似。在黎伟师傅手里,狮头被拟人化,并赋予戏曲中的脸谱:关公面、张飞面、刘备面。最终的黎家狮也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额高、背直、眼大、眉精、杏鼻、口大带笑、双腮、明牙。扎狮头有四大繁复而精细的工序:扎、扑、写、装。

    第一步是“扎”,先用毛竹竹片削成固定的长度,再点上蜡烛用火加热竹篾,这样以控制竹篾的形状来扎出狮胚。这是制作狮头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这直接决定了狮头的整体造型和坚固的程度。一个狮胚共有1300多个扎点,全程为手工制作。谈起狮头扎做的选材,黎伟师傅说到,“广宁南街、清远大笠青竹笏为最靓”。不止竹子的产地有讲究,被选用为扎制狮头的竹子还需具备的条件是,竹龄需为3-5年,要韧性足够,不长竹虫。

    第二步,“扑”,即往扎好的狮头上扑纱纸。为了保证牢固度,一般要用浆糊在狮胚的里外各扑上三层,也就是共六层的纱纸,并在中间夹着纱布,顺着竹条按紧固定。裱贴纱纸后符合标准的狮头,都是外表平整,不起褶皱的。这是极其考验技艺的,没有标准的诀窍,只能靠成年累月摸索而来的经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第三步,“写”,即在白色的纱纸面上色,黎伟师傅指出,写色的秘笈是“下笔要轻,中间要稳,收笔要重”。以粤剧脸谱为原型,在白色的纱纸上涂上颜料,黎伟师傅可手工描绘出狮头的各式纹样。在黎伟师傅的画笔下,狮头神态不一,各有特点,可有仁义王者之风的彩色刘备狮,有代表勇猛的黑白张飞狮,也有象征忠义的红黑关公狮。

    第四步,“装”,即装配,这是狮头扎制的最后一步,用绒球、小金属片、兔毛、马尾、铜镜等作为装饰,装上狮头眼晴,鼻球,耳朵和下巴后,一只栩栩如生的醒狮便呈现在眼前。

    黎伟师傅在操作狮头扎作第四步——“装” 官晓霞/摄

    黎伟师傅用精益求精的匠心传承了这独门绝技,扎就了指尖上的传奇。1993年,徐克导演的电影《狮王争霸》中,剧中100多只的狮头,包括黄飞鸿舞动的威武而灵动的狮子,正是出自黎伟师傅之手的黎家狮。2009年,黎伟师傅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彩扎(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黎伟师傅赴北京参加《留住手艺》首映式,接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黎家狮被进一步得知。2017年,黎家狮亮相北京卫视《非凡匠心》栏目,向全国观众展示狮头扎作的技艺,传播狮头文化。2018年参加CCTV-1《端午正风华》节目表演(制作舞狮表演道具),使人们更为熟知佛山狮头这一颗如东方明珠般的传统手工艺品。

黎伟师傅与《非凡匠心》剧组

    传统的黎家狮都是尖角,但黎伟师傅秉承着与时俱进、传承与创新并行的理念,在保持传统狮头原型的基础上,给狮头加入了鹰角、龙角、鳌鱼角等新元素,赋予了狮头更具现代化的寓意,可表达大展鸿图、独占鳌头等吉祥兆头,让黎家狮更加别具炉锤。

    黎伟师傅的嫡传弟子欧琦辉所做的创新则更加前卫大胆。在练就了扎实的传统狮头扎作之后,她利用新技术将佛山狮头形象和纹样特征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制作出了花纹繁复且雕刻细腻的3D打印狮头、结合磁悬浮技术制作出的吉祥风水物“狮来运转”,让狮头制作的传统技艺在新旧交融中焕发新机。狮头与围巾的组合更是别出心裁,传统元素固有的形态被打破,并被再次重组在一个空间里面,激发人们的探究与思考。

    黎伟师傅与徒弟欧琦辉交流狮头扎作技艺

    另外,欧琦辉将狮头文化注入现代产品中,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包括狮头创意扇、狮头信箱、狮纹围巾、狮头摆件、狮头抱枕、狮头服饰等等,这些文创产品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既可以提升现代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也为佛山狮头非遗项目在产业化的发展中探寻出了新的发展空间,增强非遗项目的现代生命力。

    狮头背后蕴含的文化需要载体来呈现,将狮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元素相结合,最终目的是希望可以开辟多一条路让公众走近狮头,了解狮头文化。在欧琦辉看来,对非遗的传承,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手工艺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在传承过程中,对非遗赋予新的技法与文化内涵,以契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以让更多人产生去了解非遗项目背后的传统文化,去关注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与未来,去传播狮头扎做这项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让其更具现代生命力。

    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自然传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受到了大小不一的冲击,人亡歌息,人去艺绝,成为令人担忧的现状。但是,目前看来,佛山狮头扎作技艺是这种潮流冲击下的幸运儿,一直有民俗的传统土壤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同时它也抓住了“非遗+设计”这一新的发展观念,暂时脱离了被掩埋的危险。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虽有狮头铺应运而生,但是却都是工厂般的流水作业,将每道工序专业化,每个人只需掌握一道工序,导致能够用传统的方法完整地完成狮头扎作的工匠师傅却是屈指可数的。佛山狮头传统扎制技艺的传承窘境仍存。同时,狮头文化的衍生文化创意产品正处于孵化阶段,缺乏推广渠道和资金支持,目前仅为极少数人得知,能否顺利度过产品的开发阶段仍为未知数。

来源:中青在线

【编辑: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