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活动

审计人不一样的扶贫经

发布时间:2018-08-24 14:4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南开大学 夏书言

    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州西部的丹寨县是审计署对口扶贫的帮扶点。自2015年审计署和丹寨县结下发展的“对子”之后,那里的贫困发生率从23.8%下降到了16.2%,但在审计人和丹寨人看来,脱贫的攻坚战正在胶着期,而大家一起探寻的产业扶贫模式也正待结出硕果。

    在8月的一次丹寨行中,我们大学生记者了解到,为了让丹寨有更有力的产业发展路径,今年3月,审计署专门邀请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下称“岩溶所”)的科研人员来到丹寨县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希望专家们在研究丹寨特殊的地质条件后给出新的增长点。

    岩溶所的专家近年来已经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旅游资源(遗址)调查和公园申报建设、水文地质调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希望当地的发展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方面比翼双飞。

    位于丹寨县排调镇甲石村辖区下送偿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就属于岩溶所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工作内容之一,即通过开展水资源利用、土壤化学元素分析等调查,开发引进适宜的植物品种,直接解决贫困户就业和生产问题。

    此前岩溶所曾在相同地貌上进行试验,专家发现在这类特殊的地质上,火龙果种植易成活,也便于栽培管理,富含花青素的红心火龙果更是受到市场的欢迎。

    专家们将培育出的火龙果新品种带到了黔东南的大山深处,这种品种的优点在于生长周期短,仅仅种植三到四个月便可挂果出售,加速了农产品变现的过程。

    审计署挂职甲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姜海泉刚接触这一项目,便觉得这是甲石村的一个机遇。他带领甲石村两委成员进村入户,动员群众参与项目,没想到村支书第一个就站了出来,带着自己全家人投身火龙果种植。

    送偿村火龙果基地 摄影:刘文昕

    驻村干部们除了协助岩溶所的科研人员们开展火龙果种植培训,帮助群众提高种植效率,也常常下地干活。没有种植经验的姜海泉,手臂上还留着被火龙果的刺划伤的痕迹。

    有了科研技术的支持,有了村两委班子的热情,甲石村的火龙果种植便“红红火火”了起来。目前甲石村已经完成了8个火龙果实验种植大棚、55个火龙果立柱式栽培试验,面积合计1500平方米,共3500株。目前,亩产10000多斤的火龙果仍在等待挂果的阶段,8月果实成熟后,预计每亩收入将达到20000元,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收益。

    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一直是扶贫攻坚中的一大问题。曾经,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资金分别来源于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资金到基层分流后,在规模上迅速缩减,各环节各行其是,难以带动完整产业的发展。

    审计署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资金涉及部门及项目不断精简,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碎片化”的问题,整合资金主要投向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合作社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拿到资金后,村集体经济如何找到自己的源头活水?这是姜海泉上任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6年,他来到罗明军的安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茅草坡茶叶基地,注意到了茶叶种植的机遇与困难。借鉴六盘水“三变”模式,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姜海泉向罗明军提出,通过村集体经济向国家申请专项资金,村委会与60户贫困户对接,将每户两万元的补贴投入罗明军的茶叶种植项目中作为股金,企业利用资金扩大生产,这样既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又稳固了企业发展,更帮助当地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

    审计扶贫干部在茅草坡茶叶基地考察情况 摄影:刘文昕

    在扶贫过程中,企业正是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关键枢纽,像上述这种“公司带合作社带农户”的模式逐渐在全县推广开来。由企业提供技术,以各个乡镇的合作社作为基地,所有资金按“7:2:1”分配,即扣除70%的产前利润由全县贫困户共享,20%投入村集体经济中,剩余10%作为管理费用及奖励金分发给参与种植的农户。

    罗明军说,募到这120万资金仅仅是甲石村创收的开始,之后的30年茶园将通过固定分红的方式回报甲石村与贫困户共计294万元,其中既包括贫困户股东的分红、就业收入,也包括村集体经济收入。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金和劳务费三管齐下,贫困户的收入活了起来,甲石村的脱贫之路也快了起来。

    罗明军的茶叶基地正是目前丹寨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一片片带着希望的绿色不止减轻了贫困户的经济负担,更让贫困家庭得以团聚。在丹寨,很多妇女为了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占比大,她们的就业也就成了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某贫困户丈夫去世,凭一己之力养活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这样的压力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现在除了低保,通过在蓝莓园的务工,她还能拿到一个月最高2000元的收入,孩子们的生活费也就有了保障。

    这两年也有不少像她这样的贫困户,看到赚钱与养家兼得的可能,便放弃了外出打工,选择留在家乡加入产业园的工作,这些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耕种自家田地所得,甚至是外出打工的工资。据了解,仅茅草坡茶叶基地800余亩就可带动340余名群众尤其是农村妇女参与务工。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家中老人和孩子都能得到照料,解决丹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指日可待。

    贫困户家中的女孩在凳子上学习 摄影:贵州民族大学 石双妮

    今年,甲石村两委募得资金,修建起了通往茅草坡茶叶基地的水泥路,茶园的厂房边还建起了职工宿舍,从村里到茶园两个小时的路程被大大缩短了。在午休的间隙,你总能看到这一群质朴的苗家妇女一边唱着苗歌,一边活动针线,在一条条织带上绣下自己对脱贫生活的美好愿景。“茶园和贫困户们的心通过审计署扶贫人员的帮助绑在了一起,我想以后不论如何一定要带着大伙往脱贫的方向走下去。”罗明军说。

来源:中青在线

【编辑: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