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活动报道

阿里巴巴:希望全社会能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发布时间:2017-09-14 09:5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阿里巴巴:希望全社会能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阿里巴巴:希望全社会能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2月27日,在“2017年度打假工作交流会”上,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披露最新数据:2016年全年,共排查出4495条销售额远超起刑点(5万元)的制售假线索,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比例不足1%。打假案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

  阿里巴巴抽取33份制假售假案件的判决书,发现已判决案例涉及47人,其中判缓期执行的有37人,比例高达79%。例如东部某省一个销售假冒品牌女性内衣案件,法院认定其涉案金额达200多万,属情节特别严重,判决结果为判3缓4。

  “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是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最重要因素。”阿里在此次交流会上,向全社会公开呼吁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比较,我国对制假售假的刑罚力度过小。以美国为例,联邦法律规定:制假售假初犯者将面临10年以上的监禁,重犯者将面临20年以上监禁和500万美元的罚款,因假货造成死亡后果的个人将会被终生监禁。而对于公司处罚就更加严厉,罚金高达1500万美元。法学专家支招:完善相关法律

  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认为首先应该完善现行相关法律:“目前法规从结果来定罪,造成了作茧自缚的情况,很多结果无法确认,如假货的全部销售数额、对人身的伤害。”

  浙江大学刑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高艳东则提出,目前需要以某个标志性的事件为契机,推动打假的全民行动。高艳东同时建议:引入惩罚性赔偿,让制售假者“倾家荡产”,并鼓励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社会机构、商业平台和消费者共同形成立体治理体系。

  北京大学法学院杨明教授建议,执法部门应建立面向多个执法部门和单位的“制售假货份子”电子名单,以避免由于法规、法条和执法部门间的割裂,导致制售假货份子逃避制裁。“列入名单的制售假者,可取消其行业经营资格并限制其银行贷款、出境自由。如果发现累犯,可以按照刑法对其进行处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崔江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