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活动

“地铁求扫码族”让你尴尬了吗?

发布时间:2017-09-03 18:14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民网 

  导读

  3月4日,北京地铁上,一男子辱骂两名 “扫码创业”女子,并抢夺手机推人下车的视频引发大量网民热议 。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4.7%的受访者曾在地铁上被请求扫码。

  地铁求扫码属于骚扰

  “在地铁上请别人扫码的,大多是微商或推销App产品。”在北京做培训工作的秦勤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铁,曾多次遭遇“地铁扫码”。她表示,起初自己会出于好奇扫一扫,“但次数多了之后,逐渐没了耐心,也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所以会直接拒绝”。

  其他给人们生活造成困扰或骚扰的现象还有:房地产推销(52.9%)、发传单(51.7%)、街头健身房或游泳馆推销(49.8%)、乞讨(42.6%)和街头卖艺(32.7%)等。

  “遭到拒绝后,有些人会很礼貌地离开,也有人不轻易作罢,一直纠缠着不放。”秦勤对“地铁扫码”本身并不反感,“但如果反复纠缠,就很容易让人恼火”。

  漫画:赵天奇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一的陈晟(化名)也有过相同的困扰。“我曾在中关村的街头遇到某个英语培训机构的销售人员,即使我明确表示不需要英语培训,他还是跟着我在大街上走了100多米”。

  据上海地铁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表示,扫码求关注和散发小广告类似,都违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扫码这种商业推广本质上和散发宣传品同属一类,“求扫码”本身就是一种骚扰。

  扫码需谨慎 背后可能隐藏着诈骗

  地铁扫码、商品推销、街头乞讨……公共场所常有一些现象打扰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如果警惕性不高,甚至有上当受骗的风险。

  遇到此类骚扰,38.5%的受访者通常选择不予理睬,24.4%的受访者会耐心了解情况后再决定,19.7%的受访者会尽可能提供帮助,7.9%的受访者会选择打电话报警,7.6%的受访者会规劝对方停止骚扰行为。

  “现在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很多私密信息,随意在外面‘扫码’,很容易就会被不法分子盗取个人信息。”秦勤说。

  数据表明,30.2%的受访者曾因扫码或接受推销而上当受骗,其中5.0%的受访者有过很多次,25.2%的受访者有过一两次。

  “现在骗子太多,即使遇到真的有困难的人,也不敢轻易相信了。”60后北京市民王学锋说。

  为治理公共场所的骚扰行为,54.1%的受访者建议加大惩处力度;50.1%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巡逻力度;41.1%的受访者觉得应以驱散、监管为主,不宜处罚过重;32.7%的受访者建议开通街头骚扰的“报警专线”;31.4%的受访者希望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并提供适当帮助;23.6%的受访者建议完善相关问题处理流程和制度。

  受访者中,00后占1.0%,90后占20.2%,80后占53.8%,70后占18.8%,60后占5.3%。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民网

【责任编辑:聂亚栋】